学校网站首页    新版校园门户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 学院巡礼 - 正文

【喜迎党代会·学院巡礼】农学院:全心全意谋发展 做强做特谱新篇


【发布时间:2020-11-23 09:40:43  点击量:


关键词: 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加盟    党建思政工作体系完整、亮点突出   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、成果显著    学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    科技特派员派出数量全校最多

 

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秉承“至诚于农,耕道为民”的办学使命,致力于服务浙江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,坚持育人为本,实施创新驱动,凝聚文化优势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,不断深化综合改革,不断提升治理水平,学院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。


一、高举党建旗帜   强根固魂聚合力

学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强化党建工作与学院改革发展深度融合,使学院党建工作的体系更完善、方向更明确、重点更突出、任务更聚焦、作用更发挥,为学院民主管理、教书育人、科研创新、服务社会、文化建设保驾护航。

1.创新党建体系   推进基层党建与改革发展有效融合

在巩固原有按学科和专业设置基层党支部基础上,创造性构建农田网状党建体系,建设以“组织有形覆盖”为特征“纵向党建”、以“功能有效发挥”为特征“横向党建”和“要素有力支撑”为特征“外向党建”的农田网状“党建责任田”,有效推动学院党组织的设置方式、平台载体、活动形式从单一、封闭、松散向多样、开放、融合的转化,有效解决学院党员的岗位履职、引领示范、作用发挥从缺位、被动、隐性向到位、主动、显性的转变,努力使学院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、把握规律性、富于创造性。

2.打造文化育人“七彩平台”   培养优秀“新农人”

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,打造“七彩新农人”文化育人体系。以农欣坊、农创实验室、支农团、农作园、农业文化节、党团服务田、农林议事厅等为文化育人阵地,分别构建红色学习交流、蓝色学术创新、黄色支农实践、青色农耕体验、绿色农业活动、橙色文明寝室、紫色协商管理等文化育人“七彩平台”,形成“七彩新农人”文化育人载体,引导广大师生努力成为农业文化的传承者、农业文明的传播者和乡村振兴的践行者。学院荣获省教育系统“三育人”先进集体,“七彩新农人”入选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载体、省高校教职工文化品牌。

二、坚持育人根本  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

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核心地位,深化教学改革、强化教学建设、狠抓学风教风,切实加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,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

1.加强内涵建设  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

打破原有学科专业格局,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,设立学科专业负责人。在推进园艺、作物、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术型硕士点建设的基础上,园艺学、作物学认真做好博士点申报工作。积极对标“六卓越一拔尖”专业建设计划,坚持扶强扶优扶特。建立新生导师制,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,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化培养。园艺学于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。承担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。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,省级一流课程3门,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,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。

2.狠抓学风教风  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

推行学院领导、学科专业负责人听评课及院长约谈制度,开展“学风建设年”活动,认真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,严抓考风考纪。建立健全试卷和毕业设计(论文)全检制度,严把出口关。近5年,学生累计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奖227项,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文章132篇,100%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创新。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%以上。本科生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,2020年达到30.88%。

3.融合多种培养模式   推进新农科、新工科建设

学院持续推进以协同育人为主要特色,校地合作(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)+校企合作(食品科学与工程(粮油储检方向)+校校合作(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培养: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)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培养高素质新农科、新工科人才。

三、筑牢人才根基   快速发展强动力

学院贯彻落实人才兴院方针,海纳百川引人才,多措并举育人才,用心用情留人才,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等国家级人才为“领头人”,学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职称结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。

1.多渠道招才引智   全方位服务人才

学院师资力量不断增强,2016年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教授。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13人,博士率达到97%。学院班子定期走访、分类联系人才,深入实施“六会六感六心六力”的“卓越农院”教职工文化建设,组织开展“喝彩农院”迎新会、“出彩农院”表彰会、“多彩农院”生日会、“博彩农院”培训会,切实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、自豪感。

2.完善制度建设   提升师资水平

加强团队建设,制订团队管理与考核办法,修订完善学院人才引进与考核管理办法,对拟进人团队的条件、引进人才的业绩、人才引进的程序、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,严格规范各类人才引进与管理。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,制定出台学院青年英才培养计划,主动对接学校、省和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,培育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英才和未来的学科专业领军人才,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竞争力。

四、创新助力科研   集聚优势服务社会

学院坚持“顶天立地”做科研,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,围绕基础前沿科学问题,从国家社会需求出发,推动科技创新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。

1.聚焦重点领域  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

发挥园艺学、作物学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植物保护四个一级学科,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结构合理、协调发展学科体系的优势,聚焦植物分子与发育、蔬菜栽培生理与品质调控、果树栽培生理与种质创新、花卉栽培与遗传改良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重要功能挖掘、种子科学与技术、薯类育种及其产后商品化处理、昆虫生理毒理与害虫防控等研究方向深入创新研究。“山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获批建设。

近五年,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540余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54项,省部级项目98项,研究经费达9800余万元。研究成果先后在《Plant Cell》《Plant Physiology》等期刊上发表。

2.发挥技术优势   服务乡村振兴

学院成立社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,与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丽水等地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,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并取得良好效益。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大批教师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科技服务和扶贫开发工作,与各地县市开展密切合作,探索经济社会绿色生态发展之路。目前已派出科技特派员33名,有48位博士参与“百名博士服务百家农企”活动,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。

近五年,学院共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141人次,其中有13人次被授予“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”荣誉称号。

学院党委班子表示:新时代赋予新使命,新征程谱写新篇章。农学院全体师生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,全力对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,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,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凝练学科特色优势方向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目标、浙江省“重要窗口”建设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。


(责任编辑 周彦兵 供稿 农学院)



上一条:【喜迎党代会·学院巡礼】马克思学院:铸魂育人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牢记使命

下一条:【喜迎党代会·学院巡礼】理学院:凝心聚力谋发展 务实创新谱新篇



【关闭本页】


友情链接 人民网 | 新华网 | 光明网 |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|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 | 共产党员网 | 学习强国 | 全国党员干部教育 | 教育部 | 浙江在线 | 浙江组织工作网 | 浙江省教育厅
主办:中国共产党浙江农林大学委员会    制作维护:党委组织部、宣传部
COPYRIGHT © 2020 浙江农林大学第三次党代会专题网 DDH.ZAFU.EDU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
建议您使用 1440×900 分辨率 IE11.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